ARK LOGO
 

search
ARK論壇 > 『身 . 心 . 靈』交流區 > 龍年第一個滿月:給予或索求?
發表回覆
 龍年第一個滿月:給予或索求?
會員
Katherine
女生
   
 
發表於 2012-02-09 14:35

龍年第一個滿月:給予或索求?

每個人都在生命裡面尋找幸福與快樂。在生命的任何一個時刻裡,我們感到真正的快樂嗎?絕大多數的人類都在渴求或排斥成功,當我們「成功」時,我們快樂嗎?那份快樂的感覺能延續多久?

我發現在心靈的真實平靜裡,快樂以及不快樂是並不存在的。今天我非常感恩能夠在ARK分享這些體驗,這些是體驗,我將非常謹慎地不給予任何教條灌輸,僅僅是純粹地分享一些體驗。將體驗轉換成文字並不是一件非常討好的事情,但是我相信所有的靈魂都有這條心電感應的天線,能夠穿越文字接收到靈魂的話語。

如果我們的快樂需要再製造更多的成功才能延續,其實,我們不妨停下來靜思一陣,我們所感覺到的快樂到底是什麼?去觀察它、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它,會有很多很有趣的發現。

所有的行動都是好的,都是為了讓我們體驗,即使結果不盡人意或者「失敗」。「失敗」其實也是並不存在的,重點在於一個人類怎麼看待一件事情,採取什麼觀點去觀察生命裡的一切。從古老時代至今的智者術有一個共同的秘密:從全像式的視野觀看一個物體、一個發生、一個人、一件事。這個道理誰都明白,但是很少人真切地做到,就如同我們都聽過瞎子摸象的故事,那個故事已經成為一個教條灌輸,「從各種不同的角度看待一件事情」成了一個教條灌輸的口號以及頭腦的記憶,很少有人去思考它所帶來的啟發以及與實際生活的連結了。

舉個例子,我們對母親以及伴侶的觀感是什麼?當我們想到他們,他們是否呈現固定的樣子?我們對他們是否有些固定的反應模式?如果答案是「幾乎是」、「差不多是」、「好像是」,那麼我們已經忘記怎麼活出全像式的觀點了。我們對自己的看法是什麼?有沒有更廣大的空間去從更高的地方觀察自己?我們對世界的觀感是什麼?有沒有從其他角度與之互動的可能性?這是一個很有趣的觀察。

能夠從不同的觀點觀看任何人事物,將使得一個人獲得清晰而全面的自由,也將增加這顆星球的慈悲含量,減少衝突。

每天,我們的行動與人際互動,有許多索求以及給予的交織。每個人都渴望服務別人,也渴望自己過得好,這是令人讚賞的生命目標。然而有些時候,我們發現自己在給予,內心卻不快樂,那往往是因為我們誤把索求當成了給予,或者一邊給同時一邊不自覺地要。這是一個非常有趣的現象,我僅想要單純地提出來作為腦力激盪,然後也許每個人可以生產出不同的方式去讚頌生命。

什麼時候我們是純粹地給予?當我們完成一個行動(不論是在身的層次還是心理的層次),我們被平靜所包圍著,連喜悅都是平靜無波時,我們是在純粹地給予。別忘了,這是個體驗的分享,不是靈性的教條灌輸,親愛的你請儘可能地針對這點去實驗、研究、靜思,直到你毫不懷疑地親自體驗並且「知道」它。

有些時候我們的給予是無意識地想要獲得來自某個人或某個群體的認同或讚賞,我們會有一陣短暫的興奮或雀躍,但是仍舊感覺有點「失落」,在幽微的內心深處。此時我們的腦波狀態大抵是非常活躍的,不是那麼寧靜。長期看來,這會形成一些人際循環或依賴,並且生命是運作在某些固定的模式裡。透過覺察,我們可以開始重返寬廣。

我曾經在一本書上讀到一位靈性成長老師跟讀者真誠地分享一段體驗。她經常寄發一些免費的音樂跟學員分享,從中她得到很大的喜悅,有一天她發現有另一個資深學員也經常跟大家分享一些很棒的音樂,她突然覺得心裡生出一些不好的感覺。然後在靜思裡她察覺到她的慷慨分享有一部分的動機是為了博得人們的認同,當她發現團體當中有另一個人也能這樣無私地做相同的事情時,她覺得受到威脅。如此真誠地面對自己,我想一個人沒有理由困在任何情緒攪擾裡了。

我們有一位非常幽默的美國訓練師,在智者工作坊的每天中午舉辦十五分鐘的「田野」,分享如何對世界給出更高品質的服務。有一個年輕的女智者後來跟我們分享:「今天John問我們,你們今天到『田野』來,是想要給予還是索取?我一聽馬上意識到自己平常一邊在服務一邊又馬上想要索取一些什麼,真的必須好警覺喔。」

靈性的醒覺與成長是生命第一順位的事情,其他的都會自動到位,不太需要去跟老天要求什麼。生命之流它本來就會前進,我們不用幫它前進,我們需要的是向上揚升。向上揚升才是真正的前進,前進前以及前進後可能都是砍材、挑水,真正能帶來內在平安的並不是外在的追求。這是幾十億人類都明白的道理,只是每個人接收與詮釋的方式不同。揚升的第一件事是:知道自己在哪裡。

知道自己在哪裡,意味著必須非常誠實地面對自己每一刻的真實感覺。

整合財富其實也是非常棒的靈性覺察過程,如果我們能在整合的過程發現到生命的種種模式以及內在信念(不只是金錢信念)。這一點我對ARK的理念充滿了崇敬。

比方說,追求財富是為了體驗不一樣的生活還是排斥貧窮?這也是個很有趣的靜思問題。

靜思不是反省,反省是教條灌輸的產物,當中有許多分析、批判以及非自發性的反應模式,充滿了是非對錯的內在爭戰。靜思比較像是靜坐時腦袋安靜下來的時刻有一個更高的你在重新觀察整個發生,微笑地有了一些新發現。

我們真的不是我們所以為的那麼有限。我們真的不是這個在世界上追求奇幻式體驗(比方說買下曼哈頓的豪宅或者環遊世界一整年)以及豐盛物質生活的人而已。:)但是我好鼓勵人們追求奇幻式體驗以及豐盛物質生活,不一定要追求這些但是如果有渴求那不妨去體驗,反正它們很好玩。每個人終究會發現到底真正讓一個人獲得真實的心靈平靜的是什麼。我非常確信。

人類的世界充滿了混亂以及信念系統的衝突,主要原因是缺少一個有效的參照點。我體驗到當我們做一件事時,我們「是否感覺到內在的寧靜」是個非常穩定的參照點。如果你感覺到這是個與靈魂結盟的參照點,那麼不妨從今天起,採取一個行動前,問自己是為了給予還是索取。:)

願我們都獲得開悟與平安,落實在生活裡。

Katherine

P.S.整個春天,我提供免費的「信念管理迷你課程」一對一或一對二服務,約莫兩小時。我的所有工作的參照點是與一個正在進展的開悟的地球文明結盟,而掌握自身信念體系的運作(它運作在無意識、潛意識、意識、超意識等各種層次)是其中的關鍵。如果你對於給予與索取、自身的快樂與不安等種種信念有探索的興趣,請與我聯繫。在我的宇宙裡,春天很長。而我對於每個願意冒險探索意識的個體充滿了崇敬,同時非常享受與不同個體做迷你課程所帶來的種種新發現。


回覆 
 
管理員
Jin
女生
 
 
發表於 2012-02-14 14:55

謝謝你~好棒的分享^^


 
 
 
發表回覆
 
  Powered by Rich ARK Co., Inc. c 2008-2010